iPadOnly – 從嘗試,到出書,再到生活方式的改變

很久很久以前(差不多有8年時間了吧!),我開始將自己的iPad用在了消費內容,還有工作上面。這件事的起因是2012年4月8日這一天,在我拿起自己新訂購的帶有Retina顯示屏,3G,還有ZaggKeys Flex藍牙鍵盤的白色款iPad 3之後進行了一次嘗試。

起初我只想對它進行30天試用,來看一下我是否能通過在iPad上完成我80%左右的任務來改變自己工作的方式。雖然那款iPad裝載的是iOS 6系統(帶有該操作系統的所有缺陷),但這次嘗試被證明是成功的。從那時起,我就不想回到自己原來的工作模式了。我在當時更是說服了我的朋友Augusto Pinaud(他也將自己的iPad用於辦公)來與我一起著書。 "#iPadOnly – The first real post-PC book. How to use only your iPad to work, play and everything in between"一書就是以這種方式,於1年後的2013年7月12日被創建的。

在這本書中,我們擺明了我們將iPad用於辦公的理念,並以不同類型應用的事例為基礎,展示瞭如何在iPad上一樣完成一般桌面電腦上能完成的任務– 而且往往是更快更高效地完成。

為什麼要轉為#iPadOnly?為什麼你要"強迫"自己將iPad用於辦公?

好多人質疑過我對於幾乎完全在iPad上進行辦公的決定。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事情?為什麼要讓生活更難過,為什麼在你擁有"一般"電腦的情況下還要使用"差勁"的?

我以前轉為只用iPad的主要原因是,它提供了更棒的移動性,重約一磅,能輕鬆裝入任何袋子,能一直聯網(3G版本),而且使用起來確實是一種享受。 iPad的觸摸屏令工作顯得沒那麼乏味… 雖然時過境遷了,但這其中的大部分優勢依然還在!

時代已經變了 – 現如今還有#iPadOnly的應用場景嗎?

如今6年時間過去了,我在此期間完成了對6款不同iPad的辦公用途的測試– 從Air版到Pro版…,我現在正使用Smart Keyboard在一台10.5英寸iPad Pro上的Ulysses應用中書寫著這些文字。對於,還不該更新"iPadOnly"這本書嗎,給只用iPad工作的2018指導會是什麼樣的等這些問題,我會盡量在下文回答的。

一切都是從向"雲"轉移開始的

對我而言,第一個里程碑是向雲的轉移。雖然iCloud在2012年才剛剛興起,但那時早已活躍著很多雲服務了。為了能夠在Mac上,還有iPad上訪問自己的資源,我決定要以三種"雲"為基礎建立自己的工作流:

雲 1: 用於文件的Dropbox

Dropbox當時風頭正勁,所以為了將我所有的文件都保存於此,我最終將自己的免費賬戶升級成了Pro套餐。這樣一來,我就能直接在iPad上對我電腦上的一切進行訪問了。

我對遷移計劃了好些年,但就是不能下定決心。對於轉為只使用iPad的決定最終迫使我進行了遷移。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決定。更重要的是,可直接在iPad上訪問自己當前所從事的一切事務的這種能力也會令我安心,使我有種我的東西我做主的感覺。

雲 2: 用於筆記的Evernote

我從Evernote面世初期就開始使用它,所以在iPad上安裝這一應用也是"好理解的顯而易見"。我當時一直將自己所有的筆記,照片和掃描件都放置於的作為也有了回報。我可以在iPad和Mac上訪問存儲在Evernote中的所有文檔。早在那時Evernote就提供了離線筆記本的功能了,這給了我用光一部分iPad的64GB存儲空間的機會。在將Evernote安裝在我的iPad上之後,我開始更加頻繁地使用這款應用。我也開始更頻繁地使用iPad來做筆記,比使用我的電腦還要頻繁。

雲 3: 用於任務的Nozbe

這個就無需解釋了 – 作為Nozbe應用的創建者,我想要能夠在iPad上使用自己的應用。但不幸的是,我們為這一平台開發的應用在當時的表現並不怎麼好。我想要改變這種現狀。經過對它進行近乎日夜不停的使用,我成了它主要的beta測試人員,幾個月之後,我們成功改進了我們的iPad版應用。這次的努力沒有白費,因為很快我們就能為客戶們提供一款更好的產品 – 一款我能向其他的iPad用戶推薦的產品。

其它的雲

正如前面提到的,2012年到2013年之間,iCloud還尚處於起步階段。也沒什麼可以保存其中。再來說說Google,它沒什麼iPad版的專門應用,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它也發布了一些,但這些應用依舊十分令人苦不堪言。 Google Drive,Docs還有Sheets都是運行非常緩慢,相互間的協作也不怎麼好的獨立應用…,Gmail也還是不支持iPad Pro上的"Split View"功能… 當時我是使用Simplenote來創建文本筆記的。當前,我已經用Ulysses取代了它,而且還通過iCloud用上了同步功能。過去(我承認自己的做法十分笨拙),我會將自己的PDF文件保存在iBooks中。而現在,我都將它們存儲在iCloud Drive中,iCloud Drive最擅長存儲了。總之,自iOS 6以來的變化非常大。

範式轉移 – 為什麼iPad上的辦公會不一樣?

令iPad成為我的主電腦這件事在很多方面改變了我的生活。這也使我意識到電腦上的辦公方式看起來可能會完全不一樣。而iPad在辦公用途方面日益增長的使用率也為IT行業指明了發展方向。我生活方式的改變同樣使我改變了對一些曾經很明顯的"真相"的看法。它們已經被新的更加有趣的真相所取代了:

新真相 1. – 鍵盤是可選的

雖然鍵盤可能看上去像必需品,但其實沒必要。事實證明,當使用為觸摸做了優化的應用或做一些像瀏覽內容,閱讀書籍或分析文檔這樣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幾乎都不碰鍵盤。有時候,在我做事時鍵盤甚至還會礙事。另外,還可以掌握iPad上的快速觸摸輸入 – 你只需練習就能辦到。

我是iPad Pro的"Smart Cover"的鐵粉 – 當我不需要它時,它就將自身"隱藏"在了保護套裡。當我需要書寫篇幅較長的文本時 – 比如你現在正閱讀的這篇 – 它就會立即激活自身。

新真相 2. – 電腦的屏幕是水平的

雖然筆記本電腦現在使用的是偏"電影式"的顯示,但iPad卻一直保持著4:3的屏幕寬高比。另外,iPad還可以工作在水平和垂直兩種模式下。後者非常適合閱讀文章,網站瀏覽和文檔操作。根據眼前任務的不同,你可以水平或垂直翻轉顯示(使用"一般"電腦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因此,與屏上內容的互動會令人感覺更自然。

新真相 3. – 每次使用單個應用能確保注意力更集中

iPad上還沒有"窗口"。儘管在iOS 11中你可以並排打開兩個應用,然後將第三個應用置頂懸浮,但這些改進並沒有對辦事效率發揮積極作用。當我開始將iPad用於辦公時,iOS 6系統允許每次只使用一款應用。這種方式對閱讀,對文本的寫作,還有文檔分析和待辦事項列表的查看都起到了促進作用。

“每次一款應用"的理念將自然順序,整潔利落還有極簡主義引入到了我的工作中,使我能增強自己的注意力。我在工作中依舊採用的是這一理念。比如現在,我打開的唯一應用是文本編輯器,而我唯一的專注點就是你正在閱讀的這些文字。這時候不存在任何分心,只有我,鍵盤還有iPad的顯示屏,也就是"入禪"了。

新真相 4. – 網站是… 應用?

隨著iOS生態系統的發展,一種我稱之為"網站的應用"的事物出現了。許多網站發布了他們的iOS版應用 – 主要適用於iPad。雖然其中有一部分確實很差勁,但還有一部分應用相比於這些網站的網頁版等同物則要好很多。早在那時,我最喜歡的應用是用於瀏覽電影內容的IMDB。

這種情況與旅遊規劃服務相似。事實證明,Airbnb,Booking.com,Tripit或Expedia在iPad上的表現比它們在瀏覽器中的表現要好很多。這些服務甚至從它們的發布伊始就一直能夠用GPS信號來進行定位。

新真相 5. – 擁有10小時電池使用時間,能裝入小袋子,還能"即刻"投入工作的電腦

雖然筆記本電腦也是便攜式電腦,但iPad要遠遠勝過前者。早在2012年,iPad就已經是MacBook Air的一半大小和重量了,另外,它還擁有10小時的電池使用時間。拿現在來說,這就是你口中的移動性!

再者,平板電腦還能"即刻"投入工作 – 你無需喚醒它。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打開保護套,這樣設備就準備好投入工作了。另外,我還能一隻手握持著它,另一隻手對它進行操作。拿你的筆記本電腦試著做做同樣的事情…,質量上的驟變令你難以置信。

新真相 6. – 可一直在線的電腦

默認情況下,iPad通過Wi-Fi連接到互聯網,不過我個人推薦選擇價格更貴的蜂窩網絡版本。效果立竿見影!這樣的一台電腦是一直"在線的”。你無需為它輸入任何Wi-Fi密碼或搜尋熱點…,它可以隨時訪問互聯網。這種情況反過來又降低了網絡的准入門檻,促進了對資源的訪問,因而會提高辦事效率。我想去哪家咖啡店就去哪家,進去之後也無需詢問有關Wi-Fi的問題,我只管小口抿著咖啡開始工作就行了… 而且現在又恰逢歐盟境內可享受免費漫遊,所以攜帶一部擁有持續網絡接入功能的iPad去旅行的好處就更多了。

新真相 7. – 可將手機變成另一台電腦的電腦!

iPad和iPhone這兩者使用的是相同的操作系統 – iOS – 而且就連應用幾乎都是用的同一套。其結果就是,無論我在iPad上安裝了何種類型的應用,該應用都能以近乎同樣的方式運行在iPhone上…,而且我的數據還是跨兩台設備同步的。

所以無論我在哪,都有兩台擁有不同屏幕顯示的電腦任我支配: 10.5英寸iPad和5.8英寸iPhone。而且本質上,它們就是兩台裝載著相同數據和應用的電腦。

我經常不帶iPad外出,有時需要在路上完成或批改一些東西,這時候用iPhone做這項工作就再合適不過了。

2018年,#iPadOnly是全球趨勢

雖然在2012年我還是堅持將iPad用於辦公的"怪人"中的一份子,但在2018年,就幾乎沒人會為此感到驚訝了。

蘋果公司通過發布其iPad Pro系列令這種趨勢自己就流行了起來。加上一些像Smart Keyboard或Apple Pencil這樣的配件的搭配,也證明了iPad是一種可用於辦公的正經設備,用它辦公沒什麼可丟人的。 iPad不再是"很差勁的電腦"了。

iPad上的自動化操作也變得越發容易了。放在以前,根本沒有什麼像Workflow一樣的便捷應用,反而是IFTTT在那時得到了初步發展。目前,iPad令許多流程都得以實現了自動化操作,這還要歸因於相比Mac,iPad是方便的多得多的辦公用具。

iCloud最終成熟了,成了用戶們可以仰仗的工具。在很多場合,它都提供了比Dropbox更好更方便的數據同步體驗…,而後者卻只是能工作(TM)。我現在正在Ulysses中寫這篇文本,而我的主要同步渠道就是iCloud。 iCloud Drive同樣表現出色 – 以至於它已經取代了好幾款我一直用於同步文件和文檔的應用。

#iPadOnly式的行為模式正成為一種日漸流行的行事方式,一種適用於小孩和老人們的自然行事方式…,也是一種適用於"中間"人群的越來越有吸引力的行事方式。如果考慮到眾多iPad版應用正變得越來越好,那麼它的人氣在上升這件事也就不足為奇了。

#iPadOnly一書的更新 – 要在什麼時候?

這是我經常被問的問題。畢竟自從其首次發布以來差不多已經有5年時間了!對這個問題的簡短回答就是: “多半永遠不會更新了”。原因如下:

Federico Vittici做得更好些…

過去在我開始就這一話題寫作時還幾乎是我獨自一人在進行著努力。可現如今,相比於我做的,將iPad用於更為高級的任務的大有人在。例如MacStories的作者Federico Vittici,他就用iPad乾了很多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他幾乎為所有的事情都建立了工作流!另外,他是以寫作為生的。

應用太多太多了,將它們全都放在一本書來談是不切實際的

2013年的時候就已經有大量iOS平台的應用了… 到了現在就已經發展成了無底洞。僅拿文本編輯應用來說 – 它們就多到難以挑選一個最棒的出來。正因如此,我才不確定對一些特殊應用,例如曾在本書的原始版本中出現過的那些應用做專門討論的一系列篇章放在今天是否還有意義。出於同樣的原因,在評估應用這件事上也會難以保持客觀。 2018年寫的#iPadOnly一書只會過於主觀。

iPad不再是"差勁的電腦"

在我看來,由於蘋果公司的推廣力度和iPad人氣十足的原因,沒人會再把它們看成"差勁的電腦"了。雖然仍有大量質疑之聲,但iPad在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之間的使用正變得越來越廣泛 – 而不只是在熱衷者們之間。 iPad正慢慢貼近主流。

對一些人而言 – 尤其是小孩們 – iPad是他們的第一部電腦

我的大女兒在她的iPad Air 2上做了一些令人驚訝的事情,而我的小女兒卻在她的iPad Mini 2上做了一些瘋狂的事情。 iPad是他們能夠理解的唯一一種設備…,相比於大多數的成年人,他們知道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一設備!

也許#iPadOnly已經是主流了,但#NoOffice還不是

出於這種原因,如果我要寫一本書,那它一定不會是關於在iPad上辦公的。我更願意專注遠程工作,因為我知道有些東西能切切實實改善人們的生活。雖然我是iPad迷,但iPad也只是更大願景,亦即遠程工作(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使用任意類型的電腦)的其中一環。

最好的例子是在Nozbe公司工作的人 – 但不僅限於他們。雖然企業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們正在慢慢適應平板電腦,但讓他們的員工們在家中辦公仍舊困難重重。通常企業所有者們首先做的會是租用一塊辦公場地並僱傭同一個地方的人員,而不是從世界各地,或者至少從國家範圍內尋找最棒的專家。

採用#NoOffice模式進行遠程工作並不容易…,但也的確了不起!

作為一支遠程工作團隊來進行高效辦公需要考慮好多細微差別。在Nozbe公司,我們從一開始就在按照這一模式進行著運轉,所以我們已經成功解決(或者快要解決)了這其中的許多問題。儘管如此,我們仍在持續不斷地發展並改進我們的工作方式。

我覺得現在與世人分享自己的經歷再合適不過了… 不過因為一天只有24小時,除了運營Nozbe公司和致力於我們的應用之外,我只有寫一本書的時間…,而且很遺憾,這本書還不會是#iPadOnly 2,而是#NoOffice。

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激發大家對遠程工作的討論。按照這一模式進行運轉的公司越多,從中獲益的人也就越多。我切實相信應該由包括將iPad用於辦公在內的諸多事件來使這種工作模式流行起來。

Michael
Nozbe創始人及CEO。記錄每周播客以及出版來幫助現代員工提升效率(並更享受生活)的書。